2010-02-24|公司報導
多國圍堵 中出口遭挑戰
20100224 台灣新生報航運版 【中央社台北二十三日電】 專家認為,今年全球貿易摩擦將會延續,給復甦仍不強勁的中國外貿帶來巨大挑戰。 北京經濟參考報報導,南韓國家植物檢疫局近日以「中國屬於香蕉穿孔線蟲疫區」為由,今天起對中國廣東、廣西、海南三省區出口的生薑、馬鈴薯等各類植物實行禁運。 對此,相關專家認為有藉技術壁壘手段對中國農產品實施禁運的嫌疑。 而在剛剛過去的虎年春節假期中,美國、歐洲聯盟、阿根廷等國相繼對中國油井鑽管、銅版紙、三聚氰胺等產品發起反傾銷調查,貿易保護措施可謂再次密集「發威」。 專家表示,二 ○ 一 ○ 年中國仍會面臨嚴峻的貿易保護環境,除了美國,來自歐盟國家和開發中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也值得警惕。 專家認為,在全球經濟復甦尚未穩固的背景下,又遭遇貿易保護主義的全球圍堵,對於復甦仍不強勁的中國外貿來說,是巨大挑戰。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王晉斌指出,全球經濟復甦仍不明朗,是中國外貿遭遇全球圍堵的根源所在。 他表示,中國出口雖已連續幾個月正成長,人民幣匯率走低及政策的強力刺激都對提振中國出口發揮一定作用;但在全球經濟復甦尚未明朗、又遭遇貿易保護主義的全球圍堵背景下,對復甦仍不穩固的中國外貿來說是巨大的挑戰。 王晉斌進一步分析,今年中國面臨的貿易摩擦形勢仍會很嚴峻,尤其是來自歐盟國家的貿易保護措施值得警惕。 他表示,與美國比較,歐盟國家承受外部赤字的能力更差、就業壓力更大、經濟不平衡問題嚴重及貨幣政策的作用非常有限。 另一方面,近兩年中國經濟快速崛起,出口也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一,這都讓歐盟國家感到不小的壓力。因此二 ○ 一 ○ 年歐盟必會持續要求人民幣升值並實施各種反傾銷、反補貼措施以降低貿易逆差。 王晉斌說,相對美國、歐盟等熱衷於調查中國產品的發達經濟體,經濟危機讓開發中國家對貿易救濟調查的使用也越來越頻繁。印度、巴西、阿根廷、俄羅斯等經濟體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也越來越高,涉及產品越來越多,涉案金額也越來越高。 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,在阿根廷發起的反傾銷調查中有四分之一針對中國產品。印度近年來對中國反傾銷調查立案數量已經超過歐美,佔同期所有世貿組織成員對中國反傾銷調查案件總數的五分之一。

我們使用cookies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。 繼續瀏覽該網站表示您同意我們的條款和隱私權政策

OK